新华社访宝钢、马钢和武钢 连发三文谈钢铁去产能
新华社近日对宝钢、马钢、武钢进行了调查,连发三篇文章分别从产业升级、人岗适配、政策落地三个角度分析钢铁行业去产能面临的问题。
《在“加”与“减”中寻找动能转换——宝钢、马钢、武钢去产能调查之一》
滚滚长江将宝钢、马钢、武钢三家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连在一起。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市场,面对声声紧逼的国家去产能令,半年来三家国有钢铁企业去产能进展如何?记者近日奔赴宝钢、马钢、武钢采访发现,三家企业通过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转型发展,发力供给侧,促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加”与“减”中寻找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
压缩过剩产能
签订军令状,停产又复产,完不成即问责……今年以来,去产能打头阵的钢铁行业一直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马钢集团地处长江南岸,其控股的马钢股份拥有我国“钢铁第一股”之称。在马钢一铁总厂,11号高炉静静矗立着,锈迹斑斑。
去年四季度以来,马钢集团已安全平稳关停马钢(合肥)公司全部钢铁冶炼产线。股份公司本部除关停1座40吨转炉外,还关停了1座500立方米高炉。马钢重机公司关停1座15吨、1座20吨机械铸造电炉。马钢集团共计退出炼铁产能222万吨,炼钢产能281万吨。
“即便是今年三四月份吨钢利润超过千元,我们也不为所动。”马钢集团董事长高海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宝钢集团投产17年的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已正式关停,宝钢不锈钢全年将减少产铁250万吨。7月12日,宝钢股份公告称,宝钢集团计划在2016-2018年期间压减钢铁过剩产能920万吨,此外还有追加压减钢铁产能的计划。
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钢铁形势下滑,一些钢铁企业早就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武钢在过去十年间已经淘汰400万-500万吨能耗高、成本高、盈利差的产能。在6月16日举行的武钢股份2015年股东大会上,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表示,今年武钢集团计划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
除了单个企业内部化解过剩产能,钢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被视为去产能的关键一招。在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看来,只有产业集中度提高了,钢铁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才会大幅提升,宝钢、武钢联合,“两边都能生产的东西,可以再淘汰一些”。
增加有效供给
一边是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身处产业寒冬,三大钢企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有效供给,提升市场竞争力。
宝钢冷轧厂质检站的幺云蔚,参与了宝钢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首条热镀锌生产线的系列改造。如今同样的一条产线,产量不变,但其产品已从建筑类的彩涂基板,升级到汽车板,再升级到超高强钢汽车用材。
宝钢产品结构调整不是“为调而调”,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节奏,“踩点”升级。“我一直相信,不是一想到要搞新的,就把过去的成果像垃圾一样扔掉。”幺云蔚说。
“汽车用的高强钢、核电用钢、军工用钢,都是宝钢的发展方向。”陈德荣认为,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基础,先进制造业只能建在沙滩上。钢铁行业要提高技术水平,为制造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高海建说,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马钢集团将加大轮轴、型材、汽车板等产品的技改投入,孕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未来3-5年,马钢集团还计划投资77亿元,实施特殊钢线棒深加工、高翼缘重型H型钢、动车车轴等10个重点产线升级项目,全面提升马钢轮轴、板带、长材三大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
“马钢车轮已在350公里、250公里高铁上试运行,目前接近40万公里,预计年底完成考核测试。”马钢股份总经理助理、轨道装备公司董事长杜松林对逐渐取代进口充满信心。
武钢集团立足自身特点,在汽车板、输电电工钢等方面做强武钢的强项。近半年来,武钢电工钢和汽车面板产量达到600万吨,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加速产业转型
以往,我国钢铁企业缺乏主动向下游用钢领域延伸的意识,在国外走“按件卖”的精细化路线时,我们因不了解下游需求,仍然“按卷卖”“按卡车卖”,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如今,三家钢铁企业都很看重钢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并且结合自身实际,加快转型步伐。
今年以来,马钢集团成立了15个“早期供应商介入小组”,驻扎在汽车厂、家电厂、铁路厂等下游用钢企业。在用钢企业做设计时便介入,提前精准掌握客户需求。
“永远知道它们需要什么样的钢材,并且跟踪马钢每一件产品延伸到每个行业的状态,实现更有竞争力的服务。”高海建说。
在陈德荣眼里,一个热卷几十吨,加工成单个汽车用板才几百公斤,从产品到客户,中间的服务价值很大。未来宝钢不仅要提供产品,还要提供全套的技术解决方案。
宝钢正在转型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未来不仅生产钢铁,还要发展钢铁服务业和城市新产业。除了钢铁服务业发展中心,宝钢新近还成立了不动产和城市新经济发展中心。
针对产能淘汰后腾出的工业用地,宝钢不是简单地卖掉,而是用来发展都市服务业。比如特钢板块转型后,腾出的地块建设了吴淞口创业园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3D打印产业;在上钢一厂转型后,计划建设工业博物馆;利用废弃的高炉,建设创意空间、办公空间。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马钢还将转型升级的触角伸向国际市场。自2014年5月马钢集团收购法国瓦顿公司以来,积极推进轮轴产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一体化进程。在完成马钢瓦顿公司锻造机等装备升级改造的同时,利用马钢在原材料生产上的优势,生产高速车轮争取进入法铁的认证。
“并购拥有先进技术基础和丰富市场资源的海外公司,能够帮助钢铁企业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实现产品产业化、国际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高海建说。
《在“去”与“留”间进行人岗适配——宝钢、马钢、武钢去产能调查之二》
根据国务院安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人社部年初数据显示,钢铁系统去产能大约涉及职工安置50万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年钢铁要去产能4500万吨,需要安置员工18万人。职工安置不仅关系到千万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决定着去产能能否顺利推进。记者在宝钢、马钢、武钢采访发现,当地政府、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在为此做着艰苦的努力。有阵痛,有忧虑,但也孕育新希望。
钢铁工人变成交通劝导员政府全力托底
头戴小红帽,摇着小红旗,站在交通路口劝导行人车辆,维护交通秩序。从今年4月开始,江琴的职业身份就从马钢合肥钢铁公司职工,转变成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员。
江琴说,过去每天来回3小时挤公交上下班,现在就在家门口执勤,每月工资至少1500元,社保也有保障,“我年纪不小了,对被安置到公益岗位,我很满意。”
去年底,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全部钢铁冶炼生产线被关停,涉及近5000名职工。合肥市安排当地国资委下属11家企业提供1500多个岗位,以及上千个公益性岗位,为职工提供多样化安置选择。截止到6月16日分流安置结束,职工选择到市属企业876人,到公益性岗位434人。
今年以来,武汉市工会、人社等部门陆续举办两场招聘会,近500家招聘企业提供超过1.5万个岗位,主要招聘武钢职工。记者此前在招聘会现场看到,招聘展台前人头攒动,不少身着黄色武钢工装的职工进场求职。
“武钢富余职工较多,专业技能过硬,刚好能和现在不少企业技术岗位招工难衔接起来。”武汉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说,政府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企业开展专项招聘,为拥有就业能力的职工群体提供分流平台,另一方面开办电商、家政等技能培训班,辅助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或提供公益性岗位全力托底。
身份社保都不变企业带着员工一起转型
宝钢上海本部过去有员工8万多人,前期分流安置约1万人。马钢今年计划分流5000人。在前期分流安置1.4万人的基础上,武钢今年安排去产能涉及员工安置1万人左右。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内部退养,内部安置、转岗就业,企业不忘自身责任,带着员工一起转型。
作为一家都市型钢厂,无论是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效率,还是从能耗指标和综合成本来看,宝钢在钢铁寒冬中所面临的压力更大。转型升级是宝钢的唯一出路,而方向之一就是“产城融合”。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表示,利用宝钢在品牌、信用、资金,还有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承载新产业,获得新价值,让员工有新的职业、新的希望。今年3月,宝钢集团举办首期“产城结合”业务骨干培训班,200名宝钢职工踏上职业转型发展之路。
“去产能职工安置,不能树倒猢狲散,要让员工在新经济、新产业中获得新发展空间。”陈德荣说。
武钢下属鄂钢公司已经连续组织4批共计69名职工,从湖北鄂州到宜昌国诚涂镀板公司开展技术协作。张惠现在是国诚公司镀锌车间一名卷曲操作工,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比原来在鄂钢工作时有所增加。“虽然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不同了,但我的鄂钢职工身份与社保关系都没变。”张惠说。
今年春节后,47岁的马钢职工董永葆,经历了从马钢合肥钢铁公司“下岗”,重新在合肥板材厂“上岗”的过程。由于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关停,在钢轧厂机修车间工作了25年的董永葆“失业”了。不过很快就有工作小组前来征询他的就业意向,安排他到集团下属的板材公司上班。
在期待与迷茫的阵痛中职工努力转身
“大规模分流职工,意味着许多人的生活轨迹都将发生改变,落到谁的头上都有个适应过程,都不好受。”这是记者在三大钢铁企业生产车间采访时,听到职工最多的表述。
心理落差、技能单一、就业门槛、长远预期,一系列因素不仅让被安置职工身受煎熬,也让不少在岗员工心存忧虑。不过,大家都在根据形势变化,努力转身。
武钢条材厂职工小周,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武钢。他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早不认为到国企工作是“铁饭碗”。与钢铁行情好时相比,现在武钢职工收入几乎被腰斩,重要的是不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走出谷底。与其憋屈着,不如放手一搏,寻求更好的发展。
56岁的周汉华,去年底完成了从“武钢职工”向“快车司机”的角色转变。现在,他除了跑滴滴快车收入,每月还有车间发放的1000多元生活费,武钢帮助缴纳五险一金到他退休,“月收入基本赶上了武钢效益最好的时候。”
滴滴出行新近发布的《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来自钢铁行业的滴滴司机共计21.9万人。滴滴出行还透露,在滴滴平台上注册的武汉车主中,有7000人来自武钢,其中三成是分流员工。
在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分流安置的职工中,有900多人选择自主创业,占安置职工总数的比例接近20%。
《在“硬”与“软”上确保政策实质性落地——宝钢、马钢、武钢去产能调查之三》
去产能势在必行,然而实际进展却曲折反复。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去产能的量达到1300多万吨,仅占年度目标4500万吨的30%左右。
记者在宝钢、马钢和武钢采访了解到,只有该“硬”的政策硬起来,该“软”的政策沉下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实质性地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
边去产能边创新高,两大执行问题阻碍政策落地
今年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6947万吨,折合日均产量231.5万吨,超过4月份231.4万吨的历史峰值——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去产能,一边是钢铁产量创新高,显示执行层面尚有症结待解。
是什么导致钢铁去产能没有达到预期?“今年三四月份钢材价格反弹后,钢铁产量一下子上去了。一些‘死了半截’的钢厂由于外部资金注入又宣告复活。”马钢集团董事长高海建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时也了解到,今年二季度钢铁行情好转后,华中地区不少小钢铁厂纷纷复产,导致地条钢产品在市面上大量出现。“这些四处打游击的小钢厂,大多根据产量发工资,人工成本低,生产负担小。若不能彻底淘汰,钢铁去产能就很难落实。”一位钢铁业内人士说。
除了价格反弹导致钢厂复产外,各省上报的去产能目标与实际落地情况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公开数据显示,河北省今年计划压减炼钢产能1422万吨,江苏省今年计划压减粗钢产能390万吨,山东省计划“十三五”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折合每年300万吨。仅这三个重点省份钢铁去产能的量加起来,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就几乎完成了一半。
不过,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乐观。“地方上报的目标可能与争取专项支持资金有关,是否具体落实还要看配套措施的出台情况。”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年中召开的钢煤去产能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地方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年底要盘点交账。没有完成的将被严肃追责。
环保、质量、安全、能源法规,该硬的一定要硬起来
根据部署,今年下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去产能实施力度,从目标任务的分解转到实质性推进钢铁去产能。其中,包括环保法在内的法律法规将成为钢铁产能退出与否的“硬杠杠”。
今年7月下旬,环保部通报开展钢铁业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话音刚落,江苏等地就有不少中小钢厂陆续宣布停产。“这次环保风暴不是简单吹过,初步估计近期江苏省的建筑钢材日产量将下降15%左右。”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说。
“钢铁去产能,首先要做到依法依规。我国现在的钢铁产能里还有相当数量是环保不达标的。对照环保法,不达标的企业应该依法坚决退出。”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表示。
统计显示,新环保法实施后,截至2015年底,国内仍有20%左右的钢铁企业环保不达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环保投入方面,达标企业每吨钢铁的成本比未达标企业高出100元左右。如果补上这块成本,很多钢厂会被市场自动淘汰。
除了环保法,钢铁去产能面临的法律法规还有节约能源法、产品质量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等。李新创认为,未来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围绕环保、质量、安全、能源等,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要立即关停,拆除设备,并依法处罚。”
做好职工安置、剥离办社会职能,该软的托底政策要沉下去
化解过剩产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职工安置是钢铁去产能摆在第一位的问题。今年年初,人社部提出,将通过“四个一批”解决去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包括内部安置、转岗就业和内部退养等。
不过,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各家钢厂情况迥异,托底政策还需“一企一策”、“柔性操作”。比如马钢,由于非钢产业体量不大,加上所在的马鞍山市就业容量有限,大量富余人员难以通过转岗方式安置。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马钢还背负着沉重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仅幼儿园就有13个,离退休职工四五万人。
在采访中,一家钢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笔账,保障内退职工基本生活和社保,一年成本需要6万元,其中五险一金支出近一半,职工到手约3万元。对于去产能企业,建议政府出台五险一金降低缴费比例或缓缴等扶持政策。
马钢方面认为,除国家规定的内部退养和解除劳动关系外,对企业采取居家休养、编外管理等政策安置的富余人员,也应纳入政府的奖补范围。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对难以分流的职工进行托底安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马鞍山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与马钢多次对接,研究推进马钢幼教中心、离退休中心等剥离移交工作,其中幼教中心涉及职工200多人,离退休职工约4.1万人,拟移交给属地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
“我们会强力推进‘钢城一体、融合发展’,把马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把马钢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这位负责人强调。
相关阅读
图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