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总经理:度过钢铁“冬常态”
“2015年是宝钢30多年发展历程中市场冲击最大、经营最受挑战的一年。三十而立的宝钢在钢铁‘冬常态’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是宝钢集团近日发布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现场,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的开场白。
2015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转折之年,全国粗钢产量近34年来首现负增长,大批钢铁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全行业进入寒冬,宝钢也未能独善其身。
不过,陈德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宝钢已经找到了转型发展的途径,通过缩减产能及探索互联网+来度寒冬。
去产能与做强做优
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近34年来首现负增长,大批钢铁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全行业进入寒冬,宝钢也未能独善其身,陈德荣就坦陈,2015年是宝钢30多年发展历程中市场冲击最大、经营最受挑战的一年。
进入2016年,钢铁行业似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国内钢铁价格自2015年12月反弹,这使得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大幅改善。
不过,多家钢厂管理层对记者指出,在钢铁产能依然严重过剩的现阶段,任何价格的回升都只能是反弹,而无法真正有效地改变供求关系,也就谈不上“反转”。
陈德荣认为,要度过“钢铁冬常态”,首先还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去过剩产能之战。
“根据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目标和时间要求,经过对各单元资源、市场、产品、产线等各项要素的权衡,2016-2018年宝钢计划压减产能920万吨。” 陈德荣透露。
据记者了解,目前宝钢的削减产能工作就在进行之中,比如对上海宝山吴淞工业区的宝钢集团旗下企业以及罗泾生产基地进行调整,调整后逐步转型,重点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基地。此前吴淞地区的不锈钢资产部分会转移到其他基地,部分则会陆续关停。
在宝钢集团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提到,不锈钢板块正在加紧实施转型。在上海地区,公司按照“减量、增效、调整、发展”方针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前关停不锈钢区域750m3高炉和2号烧结机。
不过,陈德荣也指出,对宝钢而言,去产能和做强做优是相辅相成的。比如2015年9月实现一号高炉点火的湛江钢铁,目前的产能就在逐步爬升,截至2015年底累计产出铁水74.7 万吨,炼钢冶炼2270 炉,连铸板坯70.1万吨,炼钢品种拓展迈入正常轨道,完成拓展钢种97个,第一批板坯已交付轧制。
陈德荣进一步透露,宝钢还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盘活与整合集团内优势富余产能,寻找机会实现钢铁产能“走出去”,“7月中旬,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7家试点企业名单,宝钢名列其中。这为宝钢通过资本运作,做强做优钢铁主业,推动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互联网+领域的新增长点
除了钢铁主业,在互联网+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点,也是宝钢正在尝试的。
陈德荣告诉记者,宝钢已经明确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即打造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以绿色精品智慧制造和钢铁生态圈平台化服务为两翼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俗地讲,就是以钢铁产业为主体,制造业坚持‘绿色、精品、智慧制造’,服务业朝着专业化、平台化发展。”
陈德荣指出,宝钢正在建设的欧冶云商就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集交易、结算、物流仓储、加工配送、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钢铁生态服务体系。“欧冶云商自2015年2月成立以来,已形成欧冶电商、物流、金融、材料、数据等5个交易及配套服务平台,2015年全年累计实现交易1018万吨,超额完成年初计划800万吨目标。”
陈德荣进一步透露,宝钢还在推进“产融结合”、“产城结合”、“产网结合”的布局与建设,“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与杨浦区签订了共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上海互联网+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二钢区域共同打造功能集聚的‘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
据记者了解,根据规划,示范产业园区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希望聚集创业创新、境内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开辟“互联网+”众创空间,设立“互联网+”众创孵化基金,促进中小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发展, 实现产业扶持与资本回报。
“今年上半年,我们又与宝山区共同推进特钢的转型发展,创建‘创客空间+专业服务+投资基金+技术平台’的吴淞口创业园。”陈德荣透露,“希望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开拓基于不动产开发的城市服务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相关阅读
图文推荐
热门推荐